广东的3月和4月,时而阴雨绵绵,时而气温骤降,时而春光明媚。气温和湿度的不断变化,我们的情绪也跟着变化,也让我们感受到各种的不顺心,例如有同学反映,潮湿导致宿舍经常“跳闸”断电——烦躁;换洗的衣服3天都不干——无奈;走廊路滑,摔倒的话又脏又痛——痛苦等等。这样的情况在广东经常发生。其实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引起我们的情况困扰,心理学上称为季节性情绪障碍(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),并认为它等同于“冬季抑郁”,是冬季高发的一种心理问题。实际上,季节性的情绪障碍不仅仅发生在冬天,在春天和夏天也有出现。按照心理学的定义,季节性情绪障碍是一种会反复发作的一般意义的心理障碍障碍,典型的季节性情绪障碍,的确开始于秋季或冬季,并且到春天就会症状消退。但是,大概是有10%季节性情绪障碍,是在春季或夏季出现的。这一类也被称为“反向季节性情绪障碍”。
它不仅有一般性心理障碍普遍有的情绪持续低落、兴趣缺失、社交活动减少、疲劳、自我评价低等症状,还有其他一些特征症状,例如:失眠、易怒,容易受到刺激、感到不安、胃口不好、体重减轻等。
那么春天为什么容易出现季节性心理障碍呢?
第一:心理落差
今年对春季的期待和自身心情的反差,会让受反向季节性情绪障碍困扰的人感觉更糟。春天到了,不仅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而且每个人的心理都处于一种充满希望的状态上。在春天的希望与他人的快乐的强烈对比下,许多人会有心理落差,他们可能会想,是不是只有我会这么难过。糟糕的心情企图在天气好转后有所变化,但发现自己的心情并没有随着天气的转变而好转时,就又陷入了情绪障碍中。加上后疫情期的影响,有很多事情都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,这就加重了心理的落差,人就容易患上心理障碍。